4月19日,河北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去田里做实验11选5平台。新华社记者 王晓摄
本报记者 颉亚珍
曲周的盐碱地治好了11选5平台,农大老师们并未功成身退,而是开始了新的征程11选5平台。
“我们这一代面临的形势不一样了,我2004年来曲周实验站驻站时11选5平台11选5平台,就发现随着粮食增产,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堪忧。如何既让人们吃得有营养又不影响环境11选5平台?我们开始探索研究粮食的‘高产高效’体系,提前10年为国家农业的绿色发展找方案11选5平台?!迸┐蠼淌谡鸥K?。
曲周政府给予农大科研工作不遗余力的支持11选5平台。2006年,曲周县无偿拨给农大300亩地,作为“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研究基地”。张福锁11选5平台、李晓林等人组成的农大科技攻关团队11选5平台,通过科学测土、配方施肥、选用良种、规范管理,很快摸索出了一套“粮食高产高效”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体系11选5平台。2007年11选5平台,曲周县打造2万亩优质小麦标准粮田项目11选5平台11选5平台,在农大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项目大获成功:每亩地增产小麦100斤11选5平台,同时节省肥料、人工、电费等开支30元。
试验成功的喜悦并未维持多久,如何让科研成果进入农民地头的问题又摆在眼前。为打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张福锁、李晓林等人决定发扬老一辈农大人的精神11选5平台,走出实验室试验田,深入农民当中调查和服务。
2009年,农大与曲周在白寨乡共建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老师、研究生从实验站走进村里11选5平台,在农民地里搞科研做试验11选5平台,“科技小院”应运而生11选5平台。
问科技小院的缘起11选5平台,李晓林笑道:“是偶然产生的。我们想从农民的角度考虑怎样高产高效,就在村里建了个联系点叫科技小院11选5平台,传播科技知识11选5平台,起初只是个门牌号11选5平台,后来发展为一个神奇的地方?!痹?,农大曲周实验站距离白寨乡20多公里,想了解当地农民生产习惯11选5平台、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的农大师生们,每当从实验站赶到白寨乡地头时11选5平台,习惯早干活早收工的农民都已回家了11选5平台11选5平台,压根就碰不到人。为此,李晓林想到在白寨乡找间房子,既能就近搞科研调查服务农民11选5平台,又能免了师生们远距离奔波没地儿吃饭和休息的问题11选5平台。于是,白寨乡政府对面一个荒废已久的小院,收拾后成了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
有了科技小院,农大师生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十几项丰产技术全都应用到了生产中11选5平台,示范基地的玉米平均亩产量比往年多了200多斤11选5平台。眼见为实11选5平台,乡村干部和农民纷纷找到实验站,请求建同样的科技小院11选5平台。除了小麦11选5平台11选5平台、玉米11选5平台,瓜农也来了,果农也来了,实验站来者不拒,边学边干,从传统粮食作物到瓜果蔬菜,一个个不同类型的科技小院出现在曲周大地上。据统计,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建立以来,科技小院先后研究引进105项各类农业生产技术11选5平台,集成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11选5平台、苹果、香蕉、菠萝11选5平台、芒果、草莓等45个作物体系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65套11选5平台,发表学术文章224篇,其中SCI论文35篇11选5平台,编写专著9部11选5平台,研发6个产品11选5平台,先后申请专利8个11选5平台?1选5平台?萍夹≡旱目蒲谐晒直鹩?016年和2018年两次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
记者采访时11选5平台,恰遇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杰夫来曲周洽谈科研合作。他说:“这里的技术创新让我印象深刻,我就是来谈技术转让的11选5平台。我们也推广技术11选5平台,但和农民没有面对面的交流11选5平台,曲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span>
国际小农户研究专家Ken Giller指出:科技小院这种扎根农村助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创新模式是全球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我们的科技创新是参与式创新,我们和农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11选5平台,农民的经验有时候比理论更管用?!闭鸥K倭烁隼?,“研究得出土地要灌三次水才能保证粮食产量,但农民指出,当地水少,可以灌水后压实土地减少蒸发11选5平台,灌两次水。实施后不仅一亩地可节水40-50立方米11选5平台,而且效果比灌三次水还好?1选5平台!?/span>
中国农大依托“科技小院”建立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科研教学新模式,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目前,中国农大和其他涉农单位合作,已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了120多个科技小院11选5平台11选5平台,为“三农”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的同时进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11选5平台。
农大研究生叶松林在王庄科技小院开展工作已经半年,还要待一年半?!吧钅芰?11选5平台、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不用说了,最主要的是把科研放在地里,能真正解决问题帮助到别人11选5平台,很有成就感。而且我毕业后想做农业物流网,在这儿跟农民交往深了,比自己家人还了解,产生了亲情,也锻炼了交流能力,对我以后的创业非常有帮助?11选5平台!?/span>
46年来,从农大曲周实验站走出了三位院士、两任农大校长、70多名教授、300多名博士硕士11选5平台,为曲周县培养了5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骨干。
Copyright ? 2019-2020 中国农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北京市清华东路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技术中心
Copyright ? 2019-2020
中国农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北京市清华东路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技术中心